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分工会之窗- 英语学院

英语学院分工会举办“欧洲电影中的女性与移民”文化沙龙

 

 

322日,在诚信楼1314会议室,由校工会主办,英语学院分工会承办的“欧洲电影中的女性与移民”文化沙龙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为纪念2018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沙龙由英语学院欧阳春雪老师主讲,英语学院分工会副主席卢玲玲主持,校工会、团委、英语学院及其他单位的教职工四十余人参加。

 

 

 

首先卢玲玲副主席向与会者介绍了欧阳春雪博士,并感谢来参加此次讲座的诸位老师,接着欧阳春雪开始讲座。

欧阳春雪首先介绍说,女性与移民的身份在电影理论和实践中多有交叉,因为他们同为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不能表述自己,缺乏主体性的意识“客体”,这种边缘性的身份和话语权缺失的无力感同时也滋生了艺术创作。

 

 

最近几年来欧洲移民危机不断加深,给欧洲各国政治和社会福利造成了很大冲击,也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意识形态的动荡。欧洲的一些国家被当作前往其他地方的跳板,一些国家则是对外移民目的地,这些国家均因接收外国移民给本国造成了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困扰和人道主义危机。

这些问题也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尽管欧洲电影近年来在移民叙事上呈现了一定的积极书写态度和文化包容性,但从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和权力视角来看,欧洲中心的主体地位仍未改变,首先表现在移民危机和冲突的淡化处理上。随着欧洲三代移民导演的崛起,移民身份认同造成的冲突和危机不再单方面从欧洲白人的视角去想象或霸权地表述,而多通过私人化的“家庭”这一普世的价值观得到协商和和解。

欧洲移民电影中的移民叙事经常与女性主题缠绕在一起。女性主义的“路线——根源”问题和“去——来”的问题在移民电影中表现明显。根源意指了以稳定核心和连续性为基础的身份认同,路线则暗示了以旅行、变化和分裂为基础的身份认同。具体来说,移民电影中的男性形象一般表现为“根源”的叙事,即逃离殖民地开启新生活,并且在新环境中保持了自己原生文化特性;而女性形象的移民叙事一般表现为“来”的叙事,即受困于欧洲文化权力的压迫且受到新文化的冲击无法适应,表现为苦难、贫穷、心理障碍,伴生着与女性身份相关的社会地位不平等困境。

 

 

最后,欧阳春雪指出,欧洲电影、美国电影以及亚洲电影所表达的女性电影具有不同的主流价值观,这些在很多方面对女性的个人成长和价值观转变具有启发意义。